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15篇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1
活動內容 社會 保健老師本領大
活動目標
。、使幼兒初步了解保健老師的工作內容,知道保健老師的本領很大。
。、教育幼兒要熱愛、尊重保健老師,要對保健老師有禮貌。
活動準備
。、與保健老師取得聯系,確定活動時間。
。、請幼兒自己多觀察保健老師工作時的情景。
。、幼兒用書畫面“保健老師本領大”。
活動過程
。、 引導幼兒認識保健老師并初步了解她的工作。
保健老師和別的老師有些不同,她們經常穿著白色的衣服,她們檢查小朋友的衛生情況,關心每個小朋友的健康。
。、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保健老師的工作內容。
小朋友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由*老師檢查小朋友的衛生情況:是不是剪了指甲了?是不是帶了干凈的手帕?穿的衣服是不是很干凈?還要檢查一下小朋友是不是生病,給小朋友嘴巴里噴藥水(如醋、板藍根等),防止小朋友們生病。
。蠋熯要關心幼兒園里生病或受傷的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生病了,保健老師可以給他喂藥;如果有小朋友在幼兒園突然生病了,老師可以給他進行簡單治療。保健老師那兒有很多藥,如果哪個小朋友跌破皮了,流血了,可以到保健老師那里去包扎傷口。
保健老師還要為小朋友制定食譜,讓小朋友吃了長得高、長得胖。保健老師很能干。
保健老師還要定期為小朋友體檢,她們用視力表、尺子、體重器等進行測量,讓爸爸媽媽知道小朋友的成長情況。
。、 組織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討論保健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初步激發幼兒熱愛保健老師的情感,使幼兒知道怎樣做才是愛保健老師。
。ǎ保┱堄變赫務劚=±蠋熓窃鯓雨P心、愛護自己的',初步激發幼兒熱愛保健老師的情感。
你生病的時候,在幼兒園是誰給你喂藥、量體溫的?
保健老師是怎樣給大家檢查身體的?
。ǎ玻┦褂變褐酪鹬睾蜔釔郾=±蠋。
保健老師那么關心我們、愛護我們,那你們喜歡保健老師嗎?為什么喜歡?
怎樣來表示你對保健老師的喜愛呢?
當你早上見到保健老師時應該怎樣做?保健老師給我們體檢時我們應該怎樣……
。、 教師小結。
幼兒園的保健老師象媽媽一樣關心愛護小朋友,給生病的小朋友喂藥、打針,給小朋友定食譜、檢查身體。我們大家都很喜歡保健老師,應該聽她的話,對她有禮貌;吃藥打針時不哭也不鬧;吃飯時不剩飯。這樣小朋友會長得很高、很壯,保健老師就會很高興。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去海邊游玩的相關準備內容。
2.能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準備材料。
3.體驗情境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安全的戲水
2.游戲卡
3.圖片--帳篷、一盆沙、玩沙用具、去海邊的用品。
活動過程
一、操作-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物品,粘到游戲卡上。
1.教師:想一想,去海邊應該帶些什么東西?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背包,還有很多小粘貼,
請你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東西,然后粘到小背包上。
二、講述
1.展示小背包,請幼兒講一講去海邊準備帶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都想帶什么東西去海邊?帶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2.小結:去海邊的時候,要帶很多東西,如游泳衣、游泳圈、遮陽傘、太陽鏡、遮陽帽、
防曬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3.了解去海邊游玩的安全。
課件:安全的戲水
。1)教師:你們和誰去過海邊玩?在海邊都做了什么?
在海邊游玩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小結:我們在海邊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能一個人亂跑,
游泳時要戴上泳圈,要有大人陪著。
三、體驗-教師將活動室創設成海邊的情境
1.請幼兒想象自己在海邊,模仿穿泳衣、涂防曬霜的動作,一起玩沙、模仿游泳等。
2.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穿上泳衣,再涂點防曬霜,一起去海邊玩吧。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唱唱、看看、說說、玩玩中體驗朋友多的樂趣,并樂意、大膽地和別人交朋友。
2、正確認識自我與朋友交往中和言行,明白怎樣做才對,學習一些交往技能。
3、初步學會關心幫忙同伴,增進愛同伴的情感。
活動過程:
1、韻律活動: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愉快。師:讓我們跟著音樂一齊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我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到位置上。
2、組織幼兒看電視討論怎樣樣交朋友。
出示視頻實錄三段:
(1)一個小朋友玩玩具時和好朋友爭搶玩具。
(2)喝水時,一個小朋友在推擠其他小朋友,搶著先喝。
(3)小朋友有了困難他也不去幫忙。大家都不和他做好朋友。
問:為什么他找不到好朋友?怎樣樣做才能找到好朋友?(幼兒討論)
3、說說自我的好朋友。
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誰?為什么喜歡他們做你的好朋友?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交朋友的樂趣。
師:交了這么多的朋友,你心里感到怎樣樣?
5、師小結:朋友多了就會覺得覺得歡樂,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有禮貌地交朋友,有的和好朋友分享玩具,有的互相謙讓,有的幫忙別人,僅有這樣我們才會有許許多多的好朋友。
6、發散幼兒思維:那么除了人類是我們的好朋友,在大自然中還有誰是你的好朋友?
7、聽著音樂找更多的.好朋友一齊跳舞,并和好朋友做一些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增進朋友間的友誼。
8、師:此刻和你的朋友一齊去外面找找看,還有什么也是你們的好朋友。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4
活動目的:
1、了解常見車子的名稱,引發孩子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想說的愿望。
2、初步培養幼兒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鼓勵孩子的大膽想象和表現。
重點:
孩子的動手操作和大膽想象各式玩具車,布置成一個停車場各種顏色的顏料白紙馬夾袋做成的小背心幼兒每人一件
設計思路:
對于小年齡的孩子來說,車子是他們最喜歡的玩具,因此在選取教材時,我想到了這一孩子們最為熟悉和喜愛的內容;顒又型\噲隼锏能囎佣际呛⒆觽冏约簬淼,這樣一來對于小年齡的孩子來說,在活動中就多了一份興趣。
小班孩子正處在對顏色的`認識期,擺弄顏色對他們而言是一件開心的事。所以我設計了用車子來玩弄五顏六色的顏料這一趣味性較強的環節,進一步來引起孩子對色彩的興趣。
造好了“馬路”,我請小朋友給馬路取名字,為了既能引發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能鼓勵孩子大膽的想象和表達。
活動流程:
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感知表達說說認識的車——→體驗操作,為車子造馬路——→遷移想象,為馬路取名字。
。ㄒ唬┱f一說:
指導語:“你認識哪輛車子?叫什么車?”
。ǘ┳鲆蛔觯
車子在什么地方開?我們為車子造路好嗎?穿工作服介紹怎樣造路(教師示范重點:用力來回滾)幼兒挑選車子,開始造路(教師巡回指導)
。ㄈ┫胍幌耄
你的路造在哪里?
你造的路叫什么名字?
小汽車想開到哪里去?
活動延伸:幼兒一邊開著小汽車一邊唱”汽車開來了”的歌曲結束。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5
活動思路
幼兒園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從不肯來幼兒園哭哭鬧鬧,到現在喜歡來幼兒園,喜歡老師和小朋友。孩子們都在為自己的成長感到激動與興奮,同時又對幼兒園的老師、同伴充滿了濃濃的、依依不舍的情感。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的最后一天過得有意義,對幼兒園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們邀請每一位家長有孩子一起來進行一次畢業聯歡會活動。
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與家長、老師、同伴共同聯歡,使幼兒感受到師生之間的情誼,體驗離園時的惜別之情。
2、教育幼兒珍惜友誼,培養他們愛幼兒園、愛老師、愛同伴的美好感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布置教室,準備各種小食品,每人一本通訊錄(內有本班小朋友的'合影)
2、選定一名老師和孩子做主持人。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致辭
老師:親愛的大班小朋友,
幼兒:親愛的爸爸媽媽!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老師說吧。請欣賞大班小朋友的《畢業獻詞》,放伴奏音樂,幼兒一起朗誦。
二、回憶幼兒園的美好生活,學會感恩。
1、小朋友想一想三年前你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是什么樣子?都有誰幫助了你?你應該怎樣感謝他們?
請幼兒輪流表演節目,表達感激之情。
2、今天你們的爸爸媽媽也來到了幼兒園,你們的成長更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咱和爸爸媽媽一起表演節目好嗎?
親子節目《盲人摸象》《同步走》并請幼兒對爸爸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3、品嘗小食品,增進親子感情。
4、今天我們就要畢業了,就要離開幼兒園,離開老師,老師心里真舍不得你們,老師送給小朋友一本通訊錄,希望你們能通過他們保持永久的友誼,記得要回來看老師。播放歌曲《朋友祝福你》小朋友們互留通訊地址。
三、播放歌曲《老師再見了》幼兒與老師、家長一起拉手、轉圈。
愿今天的聯歡會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美好的回憶,希望你們永遠記得幼兒園,記得老師。祝大家在小學里過得愉快,學習進步!小朋友們再見了。
活動反思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參與各種各樣的典禮。大班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告別老師和同伴,對教師的情感、對同伴的情感、對幼兒園的情感都是值得孩子們一生珍藏。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綱要》中指出大班幼兒:“喜歡接觸、觀察身邊的自然環境,樂于提問,對自然現象產生興趣與好奇,注意自然環境的明顯變化;能發現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并對他們感興趣,樂于告訴成人和同伴;喜歡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話,能將自己想說、想做的事情用語言表達出來;嘗試用不同顏色、材料、工具,運用折、撕、貼等簡單方法自由的表現,體驗藝術活動中的樂趣!睘榇,我結合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及幼兒的興趣所在設計了此活動。同時在活動中使幼兒體驗感受歡樂的節日氣氛。
活動目標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過節了》中歡樂的節氣氛。
2、難跟隨樂曲的節奏,嘗試用小鑼鼓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難點
使幼兒能夠體驗感受到歡樂的節日氣氛。
活動準備:
一、說一說:過節了
1、教師:這個月里有什么節日?我們都會做些什么來慶祝節日呢?
2、教師出示玩具鑼鼓,讓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說說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鑼和鼓。
二、欣賞歌曲《過節了》
1、老師播放錄音磁帶歌曲《過節了》,幼兒欣賞。
2、老師:咚咚和鏘鏘分別是什么樂器發出來的聲音。
3、請幼兒嘗試模仿歌曲里的聲音。
三、游戲:小小音樂會
1、老師將幼兒分成兩個小組,一組使用鑼,另一組使用鼓,請幼兒跟隨樂曲中的歌詞和節奏敲鑼打鼓。
2、兩組幼兒相互交換,游戲繼續進行。
教學反思
大班幼兒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動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這些表明這一時期的幼兒更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能自主創造一些動作,使得整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鍛煉;一些平時不合群的幼兒也能參與進活動中,孤僻的行為有所改觀。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由于他們入園我就是班主任,所以對班上幼兒的情況比較了解,對他們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都有一個比較全盤的掌握。也因此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對老師的指令理解不清時,我親自到其身邊進行解釋和示范,對個別不能達到要求的幼兒降低對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因此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4)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動相對交簡單,因此出現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象,在今后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5)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致的考慮活動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的過程中適時的提高一些活動的要求,讓發展較快的幼兒能全程投入到活動中來,比如:讓他們來發號指令,指揮幼兒的活動節奏等。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會區分不同的紙,會歸類擺放各種紙。
2.能夠想辦法,齊心協力完成紙博物館的布置。
活動準備
1.收集包裝紙、印刷紙、紙工藝品、學習用紙、生活用紙。
2.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來哦各種各樣的紙,為了讓我們的弟弟妹妹也知道紙的奧秘,我們辦一個紙的博物館吧。
。2)怎樣布置“紙博物館”?你去過哪些博物館,博物館應該怎么布置。
小結:博物館應該有區域設置,每個區域展示不同的物品。博物館還油展覽海報,每個區域還有展品解說,每個展品應該有介紹。
。3)師:請你們推選一個總負責的小朋友,然后在他帶領下你們分組,哪個組負責設計博物館展覽場地。,哪個組負責制作紙
。4)博物館海報,哪幾個組負責區域,每個區域的說明和每個展品的.說明又由誰負責。
2.師生布置“紙博物館”。
。1)推選總負責人。(幼兒提名,自薦、投票進行選舉)
。2)幼兒分組,分工。
。3)幼兒開始布展。
、倮L畫紙博物館展覽圖紙,大家討論通過。
、谟變航o各種紙和紙制品分類:包裝紙、印刷紙、紙工藝品、學習用紙、生活用紙。
、壅桂^紙博物館,享受合作、勞動的喜悅。
活動延伸
1.向全園發起邀請,邀請大家觀看“紙博物館”展覽。
2.不斷完善紙博物噶館展覽內容。
3.閱讀幼兒用書,了解各種各樣的紙,及紙的不同分類方式。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8
目標:
1.通過觀察發現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2.了解指紋的類型及指紋的用途,提高觀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準備:
1.布置“指紋畫展”。
2.《黑貓警長》錄像片斷。
3.放大鏡,印泥,白紙,實物投影儀,硬卡紙等。
過程:
一、參觀“指紋畫展”,萌發探索興趣
1.今天我們要去看一個特殊的畫展,請你們仔細看。
2.幼兒觀看“指紋畫展”,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么不一樣?(這些畫是用指紋印出來的。)
二、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外部特征
1.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里?
2.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或是用印泥將指紋印到紙上進行觀察,并與同伴的指紋進行比較。
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你的指紋是什么樣的?你每個手指的 指紋都一樣嗎?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3.小結: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每個人的特征之一。
三、觀察指紋的類型
1.將幾個幼兒的指紋印放到實物投影儀上,引導幼兒觀察指紋的'類 型。
2.找出三種指紋類型,分別給它們起名字。(第一種叫弓型紋,它的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第二種叫蹄型紋,它的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像馬蹄;第三種叫渦型紋,它的中心像小旋渦。)
3.各人統計自己各類指紋的數量,鞏固認識指紋的類型。
四、觀看錄像《黑貓警長》,了解指紋的用途
1.幼兒觀看錄像《黑貓警長》。
2.黑貓警長是如何破案的?(通過罪犯留下的指紋找到罪犯。)
3.小結: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征的個人記號。
五、想象指紋的用途
1.你們設想一下指紋還有哪些奇妙的用途?(指紋鎖、指紋門、指紋冰箱、指紋錢包、指紋手機、指紋汽車等。)
2.為什么這些物品上用上指紋會更好?(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就像身份證。)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圖書以及生活中的數字作用很大,有各種不同的用處。
2、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兒童讀物若干本,有關條形碼的錄像(書店里顧客付錢時的情景片段),各種有關數字的錄象或照片。
活動過程
1、在圖書中尋找數字朋友。
幼兒自由閱讀圖書中的數字。
說說自己尋找到的數字。
2、討論:這些數字的作用。
提問:你在哪里找到數字的。
這些數字朋友有什么用處呢?
說出一種數字(頁碼、目錄、條形碼、價格、折紙書中的步驟圖)的作用,幼兒就在書中找出相應的數字,體驗他的作用。
3、欣賞錄像,了解條形碼的作用。
提問:你看見了什么?
條形碼在書的'什么地方?
為什么要貼條形碼,它有什么作用?
4、欣賞照片,了解數字的不同作用。
5、總結:數字朋友的作用真大,不同的數字組合就有不同的作用,他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10
設計意圖
創設愛國氛圍,使活動更順利的開展,通過說一說,猜一猜,貼一貼等活動,讓幼兒認識更多的民族文化,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絢麗的民族文化,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提高幼兒收集資料的能力,識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少數民族的習俗、文化和風情。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通過討論、實踐、思考、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知道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文化,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間血脈想通、命運相系、文化相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我國石油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他們各自有不同的服飾和生活習慣,提前編排的情景表演“56個民族”。
2.物質準備:、課件《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服裝、音樂、圖片、地圖一張、民族大家庭粘貼表。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在歌曲《愛我中華》當背景音樂下,孩子們換上民族服裝,隨音樂表演。
2.提問:剛剛那些表演小朋友跟我們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樣呢?他們都是哪些民族呢?有什么風俗習慣?喜歡吃什么?住在哪里嗎?
小結:這些跟我們不同服飾不同裝扮的人是少數民族。
二、了解少數民族---五大民族。
1.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出示一部分少數民族的圖片和視頻“展現民族風采”,讓幼兒直觀感受各民族的民風民俗。
2.了解主要的五大少數民族,幼兒模仿表演
。1)漢族人:喜歡吃什么?你們認識這些字嗎?
小結:漢族人喜歡吃大米和面粉做的東西。如:米飯、湯圓、粽子、饅頭、面條、包子、餃子等。
。2)傣族人:最喜歡跳什么舞?
小結:傣族人最喜歡跳傣族舞。(欣賞傣族舞視頻,幼兒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歡吃什么?
小結:農區的藏族人以粑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歡酥油茶和奶茶。牧區的藏族人以牛羊肉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維吾爾族有什么好吃的東西?他們喜歡跳什么舞?
小結:新疆的土魯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們喜歡跳新疆舞。(欣賞視頻,幼兒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歡吃什么?他們穿的衣服有什么特點?他們居住在哪里?他們喜歡干什么?
小結:蒙古族人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長袍,腰間束腰帶,腳穿靴子。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總結:這些跟我們不同服飾不同裝扮的`人是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服飾及生活習慣。
三、貼圖游戲----給五大民族找家
1.現在有“漢族、蒙古族,傣族,維吾爾族,藏族”五大民族圖片,每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位置也不同。教師帶領幼兒找一找中國地圖上“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找一找他們的家。
四、觀看PPT,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其他少數民族。
1.結合PPT內容和自己的所見所聞盡可能多的說出更多的少數民族。
2.小結:我國各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但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庭里,互相幫助,相親相愛,我們彼此之間血脈相通、命運相系、文化相連,我們擁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她是56個兄弟民族的總稱。
五、制作民族娃娃。
1.教師提供材料,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師播放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作背景音樂。
2.師生同唱共舞“愛我中華”,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活動總結
本節活動是以情景舞蹈表演的形式導入新課內容,創設愛國氛圍,使活動順利地開展,各民族有著極為特色的民風民俗,本次獲得通過五個大的活動內容,從而使得幼兒感性認識少數民族風情,民俗習慣和服飾特點,是本節課的一個大亮點,
是貼圖游戲,讓幼兒玩中學。進一步了解區別各民族的特征和地理位置。最后結束讓全體幼兒同唱共舞“愛我中華,讓幼兒再次感受各民族之間應該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共同建設祖國,祖國才能更加繁榮昌盛。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看算式題掛燈籠,理解加法的實際意義。
2、通過掛燈籠游戲,感受節日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掛燈籠》PPT;
2、墊板每人一塊,每個墊板上有5以內算式題一道;
3、各式燈籠每人三條。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
師:“我們這個月10月1日,過了什么重要的節日?”
師:“在國慶節的那天我們大街上或者在屋檐上都會掛哪些東西顯得喜氣洋洋?表示我們在迎接國慶節的到來呢?”
小結:我們在慶祝節日的時候,都會掛上表示喜慶的燈籠來表達我們的快樂。
二、看算式題掛燈籠
師:“你們瞧,老師這里也帶來了什么?我們今天也把這些漂亮的燈籠掛起來,把我們的城市打扮得更美麗,好嗎?”
教師逐一演示PPT:
。1)觀察5個燈籠(第一張ppt):
提問:這里有幾個燈籠?這些燈籠有什么不一樣?(形狀、大小、顏色、圖案有無福字)
。2)觀察算式題1+4=5和一串燈籠(第二張ppt)
提問:
A你又看到了什么?(式題和燈籠)
師小結:1+4=5就是一道算式題,中間有加號的是加法算式題。算式題下面的一串燈籠,就是老師看著這道算術題來掛的。數字1,我用1個大燈籠表示;數字4,我用4個小燈籠表示,數字5,就表示這串燈籠合起來一共有5個。
。3)觀察算式題4+1=5和燈籠(第三張ppt)
提問:這道算式題中的
4、1和5分別表示什么?
。ㄒ龑в變河^察有4只怎樣的燈籠?1只怎樣的`燈籠?合起來是幾只燈籠?
小結:原來,我們在掛燈籠的時候,一定要先看清算式題?吹剿闶筋}中的數字4,我們在掛燈籠時就先掛4個小燈籠;看到算式題中的數字1,我們再接著掛1個大燈籠,合起來就是5個燈籠。
。4)出示算式題3+2=5;和五個并排放的燈籠(第四張ppt);
提問:看,這是一道什么算式題?我請小朋友來試試,請你看著這道算式題來掛燈籠,你會怎么掛?有哪些不同的掛法?(幼兒說,教師演示)
教師簡單小結:原來,看著算式題,我們還可以根據燈籠的不同的顏色、形狀、大小、圖案等來掛,可以有兩種甚者更多的掛燈籠的辦法。
三、幼兒操作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看著老師給你們的算式題來掛燈籠?梢愿鶕䶮艋\的大小、顏色、形狀來掛,看誰能用一道算式題,掛出兩串、三串燈籠!
1、幼兒操作
2、交流:
。1)先互相介紹,念念式題,并說說燈籠代表的意思。
。2)發現問題:找找有沒有問題?哪里有問題?(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延伸活動:
今天,我們玩了掛燈籠的游戲,國慶節除了掛燈籠,我們還可以用哪些辦法,讓我們的城市更漂亮呢?
下次,我們也用這些加法算式題來掛彩燈、掛彩旗,用這些式題表示不一樣的東西,好嗎?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12
活動背景:
“嗚嗚嗚。我要媽媽,媽媽來啊!
“嗚嗚嗚。老師,他搶我的玩具!
“老師,他打我!......
每天小朋友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發生。
小班幼兒剛進幼兒園不久,年齡較小,常常任性的發脾氣、哭鬧,不善于與人溝通。因此,針對這些情況設計了這一活動,并加以延伸。通過這活動,讓幼兒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各種情緒,知道開心的娃娃是最美的娃娃,逐步做到情緒穩定、愉快、不哭、不任性。并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能主動地向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情緒,能用語言、表情或動作表達。
2、學習安慰和關心同伴,嘗試將自己的辦法告訴大家。
3、初步嘗試與成人交談,敢于用簡短的語言講述視頻內容。
活動準備:
1、在班上墻壁布置設計師生每人一間“情緒小屋”。幼兒自由選擇“情緒娃娃”表達自己的情緒變化。(每天進行)
2、大型可變的“情緒娃娃”,各種反映幼兒情緒表化的視頻,及小型“情緒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心游戲:音樂游戲“找朋友”。
帶動幼兒進入開心情緒。
[小朋友歡快的做起了游戲,友好的互相找好朋友,有的還幾個小朋友一起游戲,玩得開心極了]
。ㄔ谡n的一開始,就讓幼兒參與音樂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情緒,使他們有一個開心的心情。)
二、通過“情緒娃娃”讓幼兒了解自己的情緒。
1、讓小朋友從“情緒小屋”中拿出今天放進去的“情緒娃娃”,說說自己放的是什么“娃娃”?
[幼1:我放了“笑娃娃” ;幼2:我放了“哭娃娃” ]
。ㄐ∨笥言诨卮鹬,能較大膽地講述自己放的是什么情緒娃娃,積極性較高)
2、請放了“笑娃娃”的小朋友出來擺一擺大娃娃,說說自己因什么事開心。
[幼1:老師表揚了我,我很高興;幼2:徐周給我玩玩具的,所以我很開心;幼3:我帶小兔子給大家玩的,所以我很高興。]
。ㄐ∨笥褷幹蟻頂[“笑娃娃”,有個別小朋友將“哭娃娃”也擺了上來,有的小朋友很快就發現并及時糾正過來了。小朋友能完整的講述自己為什么開心,認識了笑這一種基本情緒。)
3、請放了“哭娃娃”的小朋友出來擺一擺大娃娃,說說自己因什么事不開心。
[幼1:今天繆宇航打我的,所以我不開心;幼2:我很熱,所以我不開心;幼3:今天早上媽媽沒有送我來幼兒園,所以我不高興。]
。ㄗ層變和ㄟ^談話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情緒,并講述開心和不開心的理由,幼兒都爭著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回答中,發現他們基本上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表現了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幼兒也認識了幾種基本情緒,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觀看視頻,學習轉移情緒的方法。
1、有一些小朋友,他們遇到了一些困難,很不開心,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讓他們開心起來,好嗎?
觀看視頻(1),上幼兒園哭。這個小朋友怎么了?
[幼1:他在哭,媽媽不要他了;幼2:有人打他了,所以他哭了。]
怎樣讓他開心起來?
[幼1:給他玩玩具,叫他不要哭了;幼2:打電話給他媽媽;幼3:幫助他,和他一起玩。]
。ㄍㄟ^觀看視頻,小朋友了解到當別人不開心的時候怎么樣幫助他,初步養成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學習轉移他人情緒,使同伴開心起來。)
觀看視頻(2),爭玩具發火、打鬧。這個小朋友發生什么事了?
[幼1:他們在搶玩具;幼2:那個小朋友還在打人,搶他的玩具;幼3:他們在打架。]
怎樣幫助他們,讓他們開心起來?
[幼1:請他們一起玩,不要吵了;幼2:讓他們你玩一會,我玩一會,不要搶了;幼3:請他們不要搶了,一起玩玩。]
。ㄐ∨笥训'思維較敏捷,通過觀看視頻,他們懂得了不能爭搶玩具,當發生爭執時要學會互相謙讓,學習正確的轉移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觀看視頻(3)摔倒。這個小朋友怎么了?
[幼:小朋友摔倒了,在哭。]
怎么樣幫助他,讓他開心起來?
[幼1:把他扶起來,讓他不要哭了;幼2:把他扶起來,幫他拍拍灰塵;幼3:他流血的話,要找醫生幫忙。]
。ㄍㄟ^觀看視頻,小朋友學會了在別人摔倒時怎樣幫助他們,學習幫助自己和他人轉移情緒。)
2、小結: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就要想辦法解決,這樣我們的“情緒娃娃”才會開心起來。
。ㄔ谶@環節中,幼兒在認識基本情緒的基礎上,學會了情緒轉移的方法。教師引用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以及各種情緒變化的視頻,讓幼兒討論、分析及解決。幼兒能從中認識自己的情緒,并學會關心他人、予于幫助。)
四、聽音樂出活動室。
。ㄔ诨顒咏Y束時,有的小朋友還在說著自己開心的事,在音樂聲中愉快的離開了活動室)
活動評析:
在活動前教師就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幼兒每天自由選擇“情緒娃娃”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變化。在活動開始就讓每小朋友講講自己選擇的“情緒娃娃”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能用語言、表情或動作表達。在認識了幾種不同情緒的基礎上,讓小朋友觀看視頻,學習情緒轉移的方法,學習安慰和關心同伴,嘗試將自己的辦法告訴大家。
在整個活動中,主要是通過談話、講述等形式,讓幼兒認識幾種基本情緒,并學會情緒轉移的方法。利用幼兒日常表達自己情緒的道具,引用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幼兒從中認識自己的情緒,學會關心、幫助他人。教師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從幼兒的情感出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交談,能向他人表述自己的意見,并敢于與成人交談。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13
教學目標
1.自己身體哪些部位可以動,知道人的關節是可以動的
2.了解保護關節的簡單方法
教學準備
1.小朋友做操的錄像
2.球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1、看錄像小朋友做操,看老師拍球。
提問:1.剛才我們看了錄像中,小朋友做操時身體的哪些部位在動?(手、腳、腿、腰、頭)
2.老師拍球的時候有哪些地方在動?(肩膀、手、腰、手腕)
3.我們身體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地方在動?(因為有關節)
二、老師講述人的身體里有許多關節,有了關節我們活動起來很輕松自在。
提問:1.我們的身體里有哪些關節呢?它們有什么作用呢?
2.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做動作,了解自己身體各部位的關節,知道人的關節是可以動的,如:人的肩關節、膝關節可以幫助我們行走,腕關節可以幫我們拿東西,頸關節可以幫我們前后左右看東西。
三、老師為每位幼兒準備一張娃娃圖,請幼兒用鉛筆在能動的部位(有關節的地方)畫上一個小空圈表示這兒有關節。
四、了解保護關節的簡單方法
1.身體里有這么多的'部位能動,靠的是關節。有了關節我們才能參加各項活動(請幼兒跟音樂跳舞,說出感覺很舒服)如果關節不動了,我們就不能參加活動了(請幼兒做“木頭人”的游戲,說出關節不動了難受不舒服的感覺)
2.關節是怎樣動的呢?(用平拳和拳頭表示)如果用力拖關節就會脫下來很痛,一點也不能動,這樣就是脫臼,同時也不能把關節朝反方向扭轉,如果朝反方向扭轉,不但關節會受傷害,也會使你的骨骼被扭傷。
3.提問:我們在平時的游戲和各項活動中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關節呢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14
勞動活動:果實滿園香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紅薯和桔子的特點。
2.嘗試自己洗紅薯,刨紅薯,剝桔子,并嘗試用紅薯和桔子。
3.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和樂趣。
活動準備:紅薯桔子大電飯鍋白糖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從“走進田野”活動中幼兒親手挖的'紅薯和摘的桔子,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仔細觀察紅薯和桔子的外形特點,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教師再給幼兒詳細講解紅薯和桔子的特點。
3.“今天,老師想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洗紅薯,刨紅薯,剝桔子,并用這些勞動果實和老師一起來燒甜甜的點心吃!苯處熓痉断醇t薯,刨紅薯,剝桔子。
4.請幼兒分組自己洗紅薯,刨紅薯,剝桔子,教師在一邊巡回指導。
5.教師和幼兒一起將洗凈刨好的紅薯和剝好的桔子放在大電飯鍋中燒煮,在燒煮的時候,請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對剛才勞動的感受。
6.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分享甜甜的點心。
幼兒園社會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經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境和活動過程中的歡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
(1)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問:請大家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這樣玩好嗎?為什么?
(2)鼓勵幼兒觀察并結合自我的經驗說出自我的想法。
教師:大家猜一猜,如果這些小朋友這樣玩,可能會怎樣呢?讓幼兒按照自我的想法推測,并說出后果的危害。
二、幼兒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說說其他比較危險的行為。
(1)教師:你們還明白哪些玩的方法比較危險的?這樣玩為什么有危險呢?
(2)經過討論幫忙幼兒了解幾種不安全的玩法,認識到它們的危害。
三、組織幼兒討論:怎樣玩能夠使自我比較安全?
(1)教師:剛才,我們說了許多玩的方法和玩的東西都比較危險,那么,我們應當怎樣玩,應當玩些什么呢?怎樣讓自我比較安全呢?
(2)鼓勵幼兒大膽發言并講述自我的看法。
四、學習自我保護策略。
教師帶領幼兒到教室外面玩大型玩具,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體驗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教師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示范、提醒幼兒加強自我保護,教育大家如何保護自我,并學習相應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