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

時間:2022-04-22 13:49:13 教案 我要投稿

春望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望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 篇1

  一、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滲透點

  這五首詩富于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時傷別,憂國思親;有的以理入詩,發人深思。學習時要注意體會。

  3、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ㄒ唬⿲耄嚎捎商圃娂霸娙嗽谥袊膶W史上的地位導入。

 。ǘ┟鞔_詩歌講求節奏、平仄、押韻、語言凝煉、含蓄、形象的特點,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ㄈ┱b讀——體會詩的韻律美

  1、聽錄音,要求學生標出節奏、韻腳,注意語速。

  2、學生范讀,師生點評。

  3、全班齊讀,加深體會。

 。ㄋ模┭凶x——品味詩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學習《使至塞上》

 、倭私庾髡呒皩懽鞅尘,整體感知全詩。

 、谛〗M討論:說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

 、弁蹙S的詩曾給后世影響極大,人們評其詩,總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即其最擅長寫景。品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妙。并根據這兩句詩的描繪發揮相象作一幅畫。

 、苡懈星槔首x,當堂背誦。

  2、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籴岊},思考: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谥该x,思考:

  A、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B、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C、當得知好友被貶到荒涼僻遠之地、旅途艱辛,假如你是李白,會有怎樣的感情?

 、塾懻摚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難過之情也融入了所見之景中。那么詩中寫景的詩句是怎樣表現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w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B、作者還大膽想象,以一種大膽新穎的方式來向友人表達對其不幸的同情、關懷和牽掛,這種方式好在哪里?

 。ɡ斫鈱⒖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苡懈星槔首x,當堂背誦。

 。ㄎ澹┎贾米鳂I:

  1、背誦這兩首詩,熟讀后三首詩。

  2、品讀李煜《虞美人》,完成課外作業P68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前兩首詩的背誦情況。

  二、學習《春望》

  1、聽錄音,自由朗讀。

  2、簡介背景,知人論世。

  3、指名讀,思考:

  哪些詞句寫出了當時國家兵荒馬亂的形勢?

  題為“春望”,作者站在長安城頭,到底望見了一些什么?

  4、品析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妙。

  5、聯想、想象:

  本詩最后一句(尾聯)讓你頭腦中浮現出怎樣一個人物形象?哪一個動作刻畫得十分傳神?

  6、通過寫所見,詩人到底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何得知?

  7、背誦。

  三、學習《登飛來峰》

  1、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寫作背景。

  2、自由讀詩,注意節奏。

  3、指名讀,思考:

  古人常云:“高處不勝寒”、“木秀于林,風必摧之”,F也常說“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意思是說一個人地位過高或在某方面造詣很深,勢必招人排斥,顯得與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為這樣就心有畏懼,永不出頭呢?哪些詩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對待此現象的態度?此詩句又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哲理呢?

  4、熟讀背誦,進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四、學習《論詩》

  1、作者簡介。

  2、題解:論詩是作者以詩歌的形式寫的一組詩以闡述關于詩歌創作的一些看法。

  3、自由讀詩,討論:

 、仝w翼對李杜等人的`詩是持什么態度?

 、谮w翼主張什么?

  4、遷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兩句現在已具有更普遍的意義,而不僅僅是談詩歌創作了,想想此句以理入詩,發人深思,還可如何理解?

  5、讀《論詩》二、四,加深理解。

  6、結合課后練習四,訓練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論詩》。

 、僮x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思考,用詩句填空。

  初讀四杰詩文____________,而嘲笑他們詩文輕薄之人______________。

 、谟懻摚何膶W創作(學習)到底應該如何?

 、埤R讀,加深理解。

  第三課時

 。曨}課)

  一、按要求默寫詩句。

  1、《使至塞上》一詩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詩描繪塞外荒漠的壯美風光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運用擬人手法,表達懷念朋友的思想感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總寫望中所見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屬于心理活動描寫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與“感時花濺淚”的“時”相照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與“恨別鳥驚心”的“別”相照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望》中最能體現詩人愁苦難解、焦慮萬分的詩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登飛來峰》一詩具有哲理性意義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論詩》中表明題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釋加點的詞語:

  單車欲問邊城春草木深家書抵萬金渾欲不勝簪

  只緣身在最高層各領風騷數百年輕薄為文哂為休

  三、課后練習二。

  四、簡答: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好在哪里?

  2、“把客觀事物人格化”這種藝術手法好在哪里?試舉例說明。

  五、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列練習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

  次:長途中的暫留,這里指停泊。

  歸雁句:傳說鴻雁可以傳書。此言春天雁群北歸,能將我的家書帶到洛陽去嗎?

 。1)頸聯是全詩的警句,也是歷來傳誦的名句。請具體闡釋詩句描繪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詩籠罩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情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寫作:根據《春望》加以合理想像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散文。

  板書設計:

  詩五首

  唐——王維——《使至塞上》——氣勢充沛,景象宏闊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

  唐——杜甫——《春望》——感時傷別,憂國思親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借景抒懷,登高頓悟

  清——趙翼——《論詩》——以理入詩,發人深思

  春望教案 篇2

  【教學要點】

  1、朗讀;

  2、賞析;

  3、探究;

  4、拓展。

  【教學難點】

  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詩歌內容;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情感。

  【教學方法】

  活動性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作者簡介;

  2、回憶以前學過的杜甫的詩歌;

  3、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鳥語花香,長安城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而詩人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賞析活動(讀懂詩意、品味詩情)

  1、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2、學生質疑,領悟全詩內容(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動

  1、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2、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注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其實在這里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為:由于為國事而感到傷心,為離別而感到遺憾,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四、朗讀活動(讀出詩韻)

  1、給學生2分鐘左右,自由朗讀;

  2、老師范讀;

  3、學生試讀;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聯交錯齊讀全詩;

  5、集體朗讀。

  五、拓展活動

  比較閱讀──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消息后怎樣的心情?

  2、《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雖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達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樣的。是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

  1、以家書抵萬金為話題說幾句話,你想說些什么?

  2、根據老師教的賞析詩歌方法,自選一首你最喜歡的寫景抒情詩進行賞析。

  春望教案 篇3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和高昂的情調。這節課我們學習他后期的作品,理解賞析這兩首詩,體會杜甫詩歌創作風格的變化。

  二、寫作背景:

  1、《春望》寫作背景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不料中途為叛軍所俘,被押至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這首詩作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表達了詩人關心國家安危、眷戀親人的思想感情。

  近體詩:

  近體詩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說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洞和芬辉妼儆谖逖月稍。

  2、《石壕吏》寫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到戰亂后的故鄉?墒遣坏絻蓚月,形式發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河陽一帶又騷動起來,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見的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著名的組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妒纠簟肥侨糁屑炎。

  三、誦讀詩歌,感知詩意

  1、學生四人為一組,以不同的形式朗讀課文。力求形式多樣,有所創意。(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詩的情調和韻味。)

  2、欣賞配樂朗誦《春望》《石壕吏》,感受詩的情感。

  3、師生齊讀這兩首詩。

  4、學生結合課下注解,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

  四、深入欣賞,領悟詩歌

  《春望》賞析

  (一)想象形象,把握物境

  問題引導:《春望》一詩中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有什么特點,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明確:

  首聯: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的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春天也業已降臨,可是人去樓空,亂草遍地,使人滿目凄然。

  頷聯:寫了花和鳥兩種形象,花和鳥是“感”“恨”的主體,那嬌艷的花因“感時、傷別”而流淚,那無憂無慮的鳥也一改往日動聽的歌喉,而發出讓人驚心的啼叫。

  詩人是“感”“恨”的主體;、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目,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他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

  頸聯:寫了烽火和家書兩個形象。自開春以來,戰火持續不斷,因而與家人難通音訊,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這時的一封家書抵得上“萬金”啊。

  尾聯:寫的是詩人蒼老的形象。目睹眼前國都破敗之景,心念遠方家人的安危,不覺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已到了“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可以想見,其傷痛愁苦之情可以感知。

 。ǘ 品味詩歌,體悟感情

  1、品字

  古詩詞中可以說沒有一個多余的字,“字字都是詩人心血的結晶”并非夸張之詞。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詩歌,說說哪些字用得妙?妙在何處?

  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觸目驚心,“深”字使人滿目凄涼。準確地描繪出國都淪陷后慘敗荒涼的景象。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濺”“驚”兩個動詞,不僅用字新鮮,而且還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2、品句

  這首詩中的句子耐人品味,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的詩句,并說說你的理由。

  比如:我喜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戰火連續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書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的急切心情,這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我喜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或是詩人觸景生情,或是詩人移情于物,其感情都是相通的,都表達出詩人感時傷別的情懷,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3、體驗情感

  詩言志,古詩是詩人內心情感的載體,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呢?

  明確: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

  《石壕吏》賞析

  1、 理清情節發展脈絡,指導學生背誦。

  問題引導: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理清故事情節。并概括內容。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內容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是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后四句是結尾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老婦致詞又可分為兩層:(5-16句)老婦人敘述家中不幸:(17-20)句老婦人自請應役。

  2、 品字品句

  詩歌的語言精練而又有豐富的內涵,再次朗讀這首詩,列舉你喜歡的用詞和句子,并作賞析。

  明確:“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一“呼”一“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表現了“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凄苦,又體現了詩人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人的感情。

  “有吏夜捉人”夜字表現出差吏對村民突襲搜捕,令人驚駭。

  “老婦出門看”看字表現了老婦的機警,為老翁出逃作掩護。

  “急應河陽役”急字既表現老婦想快些讓家人脫離危險的心情,也表明前方戰事吃緊。

  “獨與老翁別”獨字按時老婦人已被抓走,兒媳不得出面, 只有與逃回的老翁告別,表現出家庭殘破的凄涼景象。

  3、 感知作者思想感情

  問題引導: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人的痛苦申訴,目睹了一幕凄慘的故事,你體察到作者怎樣的復雜情感?

  明確:在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中,一方面,對飽受戰亂之苦的勞動人民給予深切的同情,對官吏的蠻橫殘暴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唐朝的平亂戰爭,盼望希望能取得最好的勝利。這正是詩人思想的矛盾所在,也是他一生憂國,心系百姓情懷的再現。

  4、 辨析比較

  這三首詩寫于不同時期,除了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外,還有什么不同?

  明確:杜甫的詩歌風格發生變化,樂觀自信、奮發向上的浪漫主義詩風,逐漸變為“沉郁頓挫的現實主義詩風。

  5、 課堂練筆,想象改寫

  運用想象,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細致刻畫出人物 各自的神態、動作和語言,還要補充事實上已經發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情節。

  學生改寫范例: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寒冷的北風似乎要把整個人吞沒掉。

  這是戰亂的歲月。暮色籠罩著一個邊遠僻靜的村落——石壕村。詩人杜甫從洛陽向華州趕路。這一天,天色已經昏暗,詩人錯過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房東是一對年邁的老人,還有他們的寡媳和尚未斷奶的小孫子。他們衣著破舊,面黃肌瘦。

  一天的勞累奔波,詩人和衣而臥,很快就進入了夢鄉。約莫二更時分,一陣犬吠,村中突然紛亂起來,粗暴的叫喊聲、急促的打門聲……越來越近了。詩人被驚醒了,借著慘淡的月光向外窺看,原來差吏又來抓壯丁了。房東一家嚇得心驚膽戰。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過屋后的一堵斷墻,向村外逃去。老婦人戰戰兢兢,顫抖著去開門。 “砰——”的一聲,門還沒有開,就被差吏一腳踹開,只聽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還要再征派一個男子去當兵。把人交出來!”老婦人苦苦哀求道:“長官,我家有三個兒子都去戍守鄴城了。最近一個兒子寫了封信回來說,兩個兄弟都戰死了。哎,我擔心他的性命也難保全!官爺,可憐可憐我這個老婆子吧……屋里實在沒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聲突然響起來了。

  “你還說沒人!這孩子哪兒來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騙官府!” 差吏吆喝著,揮動皮鞭往里闖。老婦人眼看哀求無用,哽咽著說:“我的媳婦失去了丈夫,帶著還在吃奶的孩子艱難度日,連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沒有了。孤兒寡母,可怎么過?你們實在要人,就把我這個老婆子拉去頂差吧,我隨你們去,也許還來得及趕到部隊燒早飯!

  差吏們罵罵咧咧地把老婦人帶出了院子。在慘淡的月光下,老婦人回頭望望自己破舊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聲一陣陣傳來,令人肝腸寸斷。夜深了,窗外萬籟俱寂,說話的聲音沒有了,似乎聽到有人低聲在哭,這哭聲在曠野上飄蕩……

  詩人一夜無眠,他的耳邊仿佛仍然回響著老婦人凄慘的哭訴聲。天蒙蒙亮,詩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別。

  五、課堂總結

  欣賞三首作品,杜甫獲得“詩圣”這個有濃厚道德意味的稱號,其原因不言而喻,儒家的人生哲學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卻以饑寒之身永懷濟世之志,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想,他的琴弦彈奏出來的總是憂國傷時的深沉音調,憂國傷時構成了他詩歌的主旋律。杜甫是偉大的詩人。是真正的詩人。

【春望教案】相關文章:

《春望》教案09-18

春望的教案09-03

春望教案(精選8篇)09-28

《春望》教案(精選5篇)09-28

《春望》教案15篇02-17

《春望》教案(15篇)03-11

《春望》教案(集錦15篇)04-01

《春望》教案(匯編15篇)04-01

《春望》教學反思03-09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